
文字:浦希青
图片:三院史伟等供图
3月7日上午10点,随着常州第三人民医院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,我市目前累计发现的51例确诊患者均已治愈出院。

三院的12号楼是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建造的传染病病房楼,1月22日,因新冠疫情被紧急启用,收治了常州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人。

疫情就是命令,作为常州抗击疫情的最前线,医院迅速从感染科、重症医学科、肺科等科室抽调业务骨干,7名医生、16名护理人员组成第一批救治队,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完毕,进驻负压病房,同时调配全院医务人员分别投入到发热门诊、留观病房、隔离病房等各条防线,还有一批人员作为预备力量随时待命。
这里工作的每一位医务人员,每天都在和疫情这个“魔鬼”作战,却没有一个人退缩。“有我们在,请常州市民放心!”这是常州三院全体医务面对疫情立下的铮铮誓言。

在这里,三院的医务人员是怎样开展工作?如何做好自我防护?在他们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?今天,让我们走近这些默默奉献、不为人知的“降魔者”。
在三院负压病房,里面的区域被严格分成了清洁区(绿区)、半污染区(黄区)、污染区 (红区)。
绿区,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这里经过洗手、戴口罩、帽子,穿防护服等十个步骤后,进入黄区。


黄区里设有护士站和医生工作站,医务人员在这里开医嘱、病例讨论,完成病历书写、护理记录、治疗前期准备等相关工作。


红区是医务人员开展查房、诊疗、护理、咽拭子检查等临床工作的区域。离开红区要先在缓冲区脱掉外层隔离衣、面屏、手套等装备,然后回到黄区。



市级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刘宁主任、副组长徐天敏主任在会诊

医务人员完成所有诊疗工作后回绿区前,依然要按规范步骤脱卸防护服等装备。
对我们来说难熬的一个月
在护士们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?
//没想到离开抗疫一线的护士,说的第一句话竟是//
“我是党员,我报名!”“我参加过非典,优先考虑我!”“我报名”……当常州的“抗疫战”正式打响之际,孙平波主任的微信就不断闪烁着一句又一句“请战”,此起彼伏,掷地有声。

当大家称赞孙平波和她的护理团队这种迎难而上、敢担当的行为时,殊不知,她们面对着怎样的压力和重担。“我的工作,要做得更细更好一点,我的病人、护士才会安全。”护理队伍里每个人的防护,孙主任都几近严苛,因为对要进入负压病房的医务人员来说,任何一个疏忽,都有感染的风险。所以,隔离服必须要穿好,两个人配合,绝不能留缝隙。
高峰时期,整个病房收治了20多个确诊患者,测血压、输液、采样检测、照顾饮食起居…2个护士一班,在这样密不透风的衣服里面,她们不吃、不喝、不上厕所,一干就是4个小时。

为保持团队的战斗力,保障治疗效果,进入负压病房的医务人员一般会每两周一轮换。第一批护理团队在完成隔离病区的工作后,开始进行隔离观察,短暂离开一线休整,她们对团队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再次请战:“现在是抗疫的关键时候,我们仍然时刻准备着,哪里需要,随传随到!继续坚守,直至抗疫胜利!”

“我当时既惊喜又感动,完全没想到。”孙平波主任说道,“就像发热门诊的曹喜霞护士长从1月21日开始,连续工作14天,隔离休整完14天后又重新回到一线岗位上,至今还没有回过家。”
三院住院部特需病房现在变成了一线医务的隔离休息区,为家人健康着想都要在这里隔离14天再回家,更多的人则是在这里待命,随时准备回一线。



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有生活部护士照料
在三院,这样不计个人得失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很多,虽然每个人都因为连轴转产生了疲惫,但总想着自己要做得更多一点,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,所以大家看到了一例例患者被治愈出院。
//“这个微笑,动人!”在负压手术室迎接新生命//
面前这张照片,一个婴儿被医生抱起的瞬间,脸上竟露出了甜美的微笑。

综合外科科护士长高璐负责从发热门诊转运过来的隔离观察病例,这里的病人被单独隔离,没有家属陪同,不能走出病房,吃饭也是由护士送进病房,作为医务人员,她们还要照顾病人的心理健康,高璐说:“之前有个阿姨刚住进来,情绪特别激动,一直拍门喊着要回家,我们做了2个小时的心理工作。”
2月5日这天,隔离病房住进了一位孕妇,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,普通人都很容易产生恐惧、焦急的心理,更何况是已经怀孕39周即将临产的孕妈,她们承担的是两条生命的安危。
疫情期间的孕妇生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。收治第一时间,一场由全院各科联合的生命保卫战正在悄然打响。护理部这边,高璐与一组临时调配的护理团队,一边快速整理病房、准备各类物资,一边确定按院感要求落实消毒防护、转运流程。2月7日下午这位孕妈在负压手术室闯关成功,婴儿在医务人员的齐力守护下呱呱坠地。


72小时接力赛般的奋战,她们见证了疫情前线的新生,分担着孕妈的劳累与苦痛,她们的无私奉献,她们的汗水,终会与孕妈的坚强、新生儿所带来的的希望力量一起,垒成一座座强而有力的城堡,与全国人民、全世界一起获得这场战“疫”最终的胜利。
//“下次麻烦先敲门!”患者的小建议,却让人落泪//

阮淮凤也是第二批再次进入负压病房的一线护士,一晚上最多收治了4名确诊病人,2个连续班次8小时下来,她的防护面罩上呵出雾气、形成水滴、又蒸发干,防护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,摘掉口罩、护目镜,脸上尽是被口罩勒出的道道痕迹。

深深的勒痕,是逆行者的勋章
除了厚厚的防护设备挑战着医务人员的生理极限,打针、抽血、发药、雾化等治疗都是与确诊患者近距离、高风险的操作。让阮护士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老奶奶,一次进病房治疗,老奶奶一见到她特别惊慌地躲到一边戴口罩。起初阮护士并没有在意,结果老奶奶对她说:“护士姑娘,这里太闷热,我年纪大戴不住口罩,刚没看到你进来,要不下次你进来前先敲敲门,我把口罩戴起来,不能把你们传染了啊!家人看到我都害怕,你们都不怕,真的太感谢你们了!”
阮护士当时听完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原来不止是医务“照顾”病人,病人也同样在“照顾”着他们啊。她说“我们护士做多少事,都是我们分内的事,但患者给予的回应才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,我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了!”

隔离的病区,苍白的房间,只有医务人员,是感染患者唯一能够信任和依赖的人。在治疗护理的间隙,一声问候,一个眼神,一次抚慰,就可以为彼此的心灵带来莫大的力量。
//常州抗“疫”一线护士给市民的温馨提示//
虽然常州目前暂时疫情情况稳定,但大家在积极做好复工复产的同时,疫情防控也不能放松,一定要上班记得带好口罩,外出回家、咳嗽或打喷嚏、饭前便后一定要勤洗手,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,从外地返常人员要配合健康检查及居家隔离,为他人更是为自己!
最后一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,并非意味着着疫情结束!目前三院隔离病区还将继续保留,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将有序轮休,并做好随时待命的准备。


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,只不过用平凡成就伟大!在这特殊的时刻,感谢龙城有你们,奋战在战“疫”一线,用朴素的身影,保护这座城!温暖这座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