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利用三天假期,追寻古先贤的脚步,去了安徽宣城、芜湖、马鞍山、滁州转了一圈,参观了一些古迹、人文景点,推荐给有共同爱好的朋友。
第一站:宣城谢朓楼
江南四大名楼之一,一座真正的文化名楼。
之所以去谢朓楼,完全是因为李白的两句诗: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”
另外白居易、杜牧、刘长卿、黄庭坚、梅尧臣、苏辙、文天祥等都来过,并在此留下了诗文。




第二站 宣城敬亭山
被称为江南诗山,李白七登此山。公元753年,李白第一次来宣城时写下来著名的《独坐敬亭山》,之后除了谢朓楼那几位,还有颜真卿、孟浩然、王维、韦应物、刘禹锡、欧阳修、范仲淹、杨万里、汤显祖、文征明等等众诗人在此留下来千余首诗。






敬亭山上还葬着一位唐朝公主:玉真公主。她是武则天的孙女,唐玄宗李隆基的同父同母妹妹,也是王维和李白的贵人,李白是借着她和贺知章的引荐才见到李隆基的。据说她也是王维和李白的梦中情人,两人因她吃醋,彼此不对付。




第三站:芜湖天门山景区
这个地方纯粹是因李白的《望天门山》而出名的。两岸确实有山,只是山比较小。孤帆一片是没有了,全是货船。这里江面宽阔,在山下游形成了一个池塘一样的水面,所以才有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景象。




第四站 当涂李白墓
李白原葬在当涂县城南的龙山,唐德宗贞元十五年(799年),28岁的白居易,在宣州来到龙山李白墓前,写下了悼念李白的《李白墓》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,把李白墓迁至不远的大青山脚下,就是现在的位置。






第五站:和县乌江镇 项羽祠
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”当年项羽自杀的地方。王安石、杜牧在此留下诗文,还有李清照的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这里的长江近似南北走向,所以江对岸就被称为江东。







第六站:和县 陋室公园
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” 这里因刘禹锡的千古名篇《陋室铭》而出名。唐穆宗时期,刘禹锡在此做和州刺史时住的地方。





第七站 镇淮楼
就在陋室公园边上,朱元璋在此写下了《登镇淮楼》。还有一位抗击日寇的女英雄成本华也是在这里牺牲的,以前网上看到过她的照片,没想到她就是和县人,致敬英雄!
《登镇淮楼》
朱元璋
中原杀气未曾收,江北淮南草木秋。
我上镇淮楼一望,满天明月大江流。





第八站:含山县褒禅山
这里因为王安石的一篇《游褒禅山记》而出名。宋仁宗至和元年(公元1054年),王安石和他的两个弟弟还有朋友来褒禅山,游览华阳洞,回去之后写了这篇古代游记名篇。我来的晚了,到这里人家已经下班了,只到了洞口转了一圈。






第九站:全椒县 吴敬梓纪念馆
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,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,也是讽刺小说的基石。惭愧,没读过,只知道《范进中举》,还是上学时的一篇课文。纪念馆要九点才开放,因为赶时间就在门口转了一圈,没有进去。


第十站 滁州琅琊山醉翁亭
宋仁宗庆历五年(1045年),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,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,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,在此期间写下了《醉翁亭记》。他和王安石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这篇《醉翁亭记》也是古代游记名篇。在醉翁亭边上,又有后人筑了好几个亭,很多的文人雅士在此题词留言。还有一棵梅花树,是欧阳修所种,称为欧梅,已有一千年了。为了赏梅,忘了不知是明朝还是清朝的官员还专门在梅边上又修了个亭子。






第十一站 扬州瓜州古渡
来这里是因为王安石的《泊船瓜洲》
这首诗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,主要有三种意见:
①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年),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,途经瓜洲后所作;
②神宗熙宁七年(1074年),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,途经瓜洲时所作;
③神宗熙宁八年(1075年),王安石第二次拜相,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。
这个公园分南、北园,古渡口在南园,里面刻有《泊船瓜洲》的诗文。现在在施工,进不去。北园开放,但没什么好看的。


第十二站 镇江 芙蓉楼
当年王昌龄送辛渐的地方。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应该是无人不晓了。
芙蓉楼在金山公园里面,跟法海在一起。以前来过,这次就没有进去。




第十三站 镇江北固楼
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(镇江女婿)登此亭时,触景生情,感慨系之,写下了著名的两首词,其中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和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都是出自这里。
因为赶时间,就没有登北固楼,另外镇江还有个梦溪园,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并写《梦溪笔谈》的地方。沈括在我们老家的县里做过主簿,县城中心立有沈括像(现已迁走),曾经是我们县的地标。下次再来参观北固楼和梦溪园。




可能是疫情刚放开,景点都没什么人,可以安安静静的参观,非常好!